局部放電的定位是根據(jù)局部放電過程中產生的電磁波、聲、光、熱和化學變化等現(xiàn)象,其定位方法有超聲波定位、電氣定位、光定位、熱定位和DGA(DissolveGas Analysis)定位等。目前,國內外研究最多、應用最廣泛的是超聲波定位法和電氣定位法。超聲波定位法是根據(jù)局部放電產生的超聲波傳播的方向和時間來確定放電位置的。而電氣定位法則是根據(jù)局部放電產生的脈沖傳播到測量端的特性來確定放電位置的。
①超聲波定位法:
當變壓器內部發(fā)生局部放電時,會產生電磁波、放電脈沖和超聲波等信號,超聲波在變壓器中的不同介質中傳播(油紙、繞組和隔板等),到達固定在變壓器油箱壁上的超聲傳感器。通過多個超聲傳感器測量不同傳感器測量到信號的時間延時,經(jīng)過定位算法的計算,就能夠確定局部放電源的位置。根據(jù)基準信號的不同,超聲檢測定位又可分為以下兩類:電一聲檢測定位和聲一聲檢測定位。
②電氣定位法:
電氣定位法是根據(jù)PD產生的脈沖傳播到測量端的特性來確定放電位置的。電氣定位法在變壓器PD定位中應用較多,對于GIS中的PD定位也是有借鑒意義的。電氣定位法可分為行波法、端點電流脈沖頻譜分析法及電容分量法等。行波法是根據(jù)測量端PD信號的行波分量和電容分量之間的時延確定故障點的位置。端點電流脈沖頻譜分析法通過對PD頻譜的分析進而對PD放電源進行定位。電容分量法是根據(jù)繞組首末端檢測的PD放電信號電容分量之比進行定位的。變壓器電氣定位法的關鍵問題在于需要嚴格根據(jù)繞組結構對其傳輸特性進行精確的模擬。近年來,研究人員在變壓器繞組建模和傳輸特性仿真中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文獻提出了根據(jù)變壓器繞組兩端脈沖響應信號的頻域信息,提出了幅比折線法和能比直線法,并且通過建立集中參數(shù)電路的繞組網(wǎng)絡模型,初步研究了依據(jù)時域信息相關分析的定位方法。
③相控陣定位法:
相控陣定位法是根據(jù)相控陣理論,使用天線陣列作為接收PD信號用傳感器。具體做法是將PD放電看作超高頻和超聲波的發(fā)射源,用相控陣平面?zhèn)鞲衅魍瑫r接收PD放電的超高頻信號和超聲波信號,以接收到的超高頻PD信號作為時間基準,計算同一方向的超聲波信號的傳輸時延,據(jù)此得出PD放電點與傳感器的距離,然后再根據(jù)相控陣掃描的仰角和方位角即可得出放電點的空間幾何位置。
④基于UHF檢測的局放定位法:
UHF定位法基本原理與超聲定位相同。但所利用的不是超聲信號,而是PD信號的UHF信號。利用UHF信號進行局放源定位的基礎是電磁波繞射所遵循的費瑪最短光程原理,即電磁波沿射線傳播,認為傳感器接收到的信號是局放信號沿最短光程、歷經(jīng)最小傳播時間最先到達的子波的波前反映,示意圖如圖。UHF法的特點在于:檢測頻段較高,可以有效地避開常規(guī)局部放電測量中的開關操作、電暈等電氣干擾;檢測頻帶寬,檢測靈敏度高;可依據(jù)采集的UHF信號識別故障類型和進行定位;此外,相比其他方法,UHF法測得的信號波形更加符合實際的局放波形,可以較全面的反映局部放電的本質特征。
2003年,L.Yang和M.D. Judd提出了基于最短光程原理采用UHF法對變壓器局部放電進行定位的思想。他們在屏蔽室內通過長方體、圓柱體等簡單幾何形體的金屬障礙物驗證了最短光程原理的正確性,試驗誤差僅為數(shù)厘米。
在文獻中,M.D.Judd課題組把UHF信號能量累積圖的“拐點”作為計算時間差的參考點,根據(jù)三個不同位置的傳感器獲得三組時間差進行定位。SanderMeijer等人提出一種用能量衰減來定位的方法,由于電磁波傳播過程中要衰減,且其衰減與傳播距離有關,測量三個或四個傳感器信號的能量,以其中能量最大的傳感器能量位置為參考,計算電磁波的傳播距離,三個球面的交點即為局放點的位置,最后再用參考傳感器校正,最終確定局放源位置。
基于UHF檢測的局放定位法定位的主要依據(jù)是UHF電磁波傳播到傳感器之間的相對時間差,時延的基本問題是利用所接收到的目標信號,準確、快速的估計和測定出接收器或接收器陣列之間由于信號傳播距離不同而引起的時間差。時延估計的精確度直接影響了定位精度,因此基于超高頻檢測的局放定位法的時延估計在局部放電定位中是非常重要和基礎的研究內容。
時延估計作為局部放電定位研究中基礎重要的一環(huán),自1976年,Knapp和Carte:關于廣義相關的時延估計的論文發(fā)表以來,國內外開展了大量的相關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早期主要使用兩類方法進行時延估計。一類方法是通過測量信號某一特征點處的時間,例如以信號起始點或以第一峰值作為參考點,然后直接將不同接收點測得的時間相減,計算時延。另一類方法是根據(jù)信號能量與信號電壓的平方成正比的關系,將 UHF信號的電壓波形轉化為累積能量曲線,以確定信號到達的時間差。
傳統(tǒng)時延估計采用硬件的電平法,受電平大小和信號波形影響造成時延估計誤差很大。隨著信號處理技術的進步,目前提出可以進行時延估計的方法有:自適應時延估計、廣義相位時延估計和LMS時延估計等,在廣義相關時延估計的基礎上改進的。它要求信號和噪聲互相獨立,還要求己知信號和噪聲的先驗知識,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這就限制了時延估計方法在局部放電定位中的應用。
重慶大學的杜言、廖瑞金等人在電纜局部放電定位直接相關法的基礎上,研究了一種基于小波變換的廣義相關時延估計算法。此算法放寬了直接互相關法對信號與噪聲的假設條件且在低信噪比下仍能有效估計時延;同時為了提高時延估計精度,在廣義相關時延估計的基礎上又研究出了基于基小波的二次加權法。利用PSCAD/EMTDC仿真分析論證了這兩種算法在電纜局部放電定位有效性。
西安交通大學的楊景剛利用信號消噪及插值運算處理后的相關性估計法進行時延估計,精度較高,抗干擾能力強,得出該方法估計的信號時延與理論信號時延的誤差可控制在幾十皮秒以內,能滿足精確定位局部放電的要求。
重慶大學的幸琳、姚陳果等人提出了一種頻域時差讀取方法,通過傅里葉變換將時域波形轉化為頻域PD信號進行頻域研究。仿真和試驗結果表明該算法能有效估計時延,并且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